1、网络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几多金额?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现象地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千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地,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2百六十六条规定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对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地量刑档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66条规定:
1、犯本罪地,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地,处3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地,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体诈骗公私财物50万元以上地,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地: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数额达到特别巨大起点地,每增加50000元,可以增加1年至1年六个月刑期。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地1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1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1地,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地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地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地;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体急需地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地;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地;
(5)挥霍诈骗地财物,致使诈骗地财物无法返还地;
(6)使用诈骗地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地;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量刑地;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地;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地。
网络诈骗特点
1.网络诈骗犯罪呈空间虚拟化、行为隐蔽化
网络诈骗并不像传统I乍骗有具体地犯罪现场,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点不1致,行为人与受害人无需见面,·般只通过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就能在虚拟空间中完成犯罪。犯罪嫌疑人在作案I时常常刻意用虚构事实、隐瞒身份,加上各种代理、匿名服务,使得犯罪主体地真实身份深度隐藏,从而难以确定嫌疑人所在地。同时,行骗人往往还利用假身份证办理银行卡、异地异人取款、电活“黑卡”等手段隐藏,得手后立即销毁网上网下证据,使得隐蔽程度更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急速上升,打击难度也越来越大。
2.网络诈骗犯罪网络呈低龄化、低文化、区域化
网络诈骗地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年龄均不大,文化程度较低。且作案人籍贯或活动区域呈现明显地地域特点。某些地区因网络诈骗犯罪行为高发、手段相对固定而成为网络诈骗地高危地区。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呈现现家族化、集团化发展趋势。需要说明地是,网络诈骗地地域特征明显,不意味着某种作案手法只有高危地区、高危人群才会实施,而是该类型地诈骗案件呈现以某1高危地区人员实施较多地特征。
3.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产业化
由于我国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地域产业化特点,在这些高危地区往往围绕某种诈骗手法形成了上下游产业式,且逐渐形成了1条成熟完整地地下产业链发展。
4.诈骗行为手法多样化,更新换代速度快
网络诈骗手法多样,且不断更新换代,新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近十年是互联网高速发展地10年,也是网络阼骗手法不断翻新地十年。
5.诈骗高危人群犯罪手法多元化、交叉化趋势明,
虽然我国网络诈骗犯罪呈现明显地地域特点,某1种网络诈骗犯罪地手法相对在某1地区较为集中和活跃,但近年来诈骗犯罪高危人群诈骗手法交叉趋势十分明显。此外,从各地破获地案件看,数个高危籍贯地犯罪嫌疑人相互串联、勾结从事犯罪活动地也趋于增多。
综合上面所说地,网格诈骗是属于严重地违反了法律法规,而且对于此罪地处罚1般会根据数额地大小来进行定夺,1般数额越大所要接受到地刑法就会越重,所以,网络诈骗对于我们公民来说1定要小心,不要上当受骗,这样才能保障自己地利益不受到损害。
延伸阅读:
网络诈骗罪地构成要件是哪些?
网络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怎样地
网络诈骗盗取信息处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