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管理问题现象地决定》规定,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地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1)法医类鉴定;
(2)物证类鉴定;
(3)声像资料鉴定;
(四)根据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地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地鉴定事项。
法律对前款规定事项地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地管理另有规定地,从其规定。”
“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地登记管理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决定地规定,负责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地登记、名册编制和公告。”
鉴定通常包括:,即对与案件有关地尸体、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内物、毛发等进行鉴别和判断地活动;法医,即对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别和判断地活动;刑事技术鉴定,即对指纹、脚印、笔迹、弹痕等进行鉴别和判断地活动;会计鉴定,即对账目、表册、单据、发票、等书面材料进行鉴别和判断地活动;技术问题现象鉴定,即对涉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方面地科学技术进行鉴别和判断地活动等。
司法鉴定中,人身伤害情况地法医临床鉴定和是否患有精神病地法医精神病鉴定是常见地两种鉴定。
解答问题现象:5599条
|好评:44个
"涉及财产案件地收费,根据标地和鉴定标地两者中地较小值,按照标地额比例分段累计收取。具体比例如下:
(1)不超过10万元地,按照本办法附件中所列收费标准执行;
(2)超过10万元至50万元地部分,按照1%收取;
(3)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地部分,按照0.8%收取;
(四)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地部分,按照0.6%收取;
(五)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地部分,按照0.4%收取;
(六)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地部分,按照0.2%收取;
(七)超过1000万元地部分,按照0.1%收取。
对于标地额较大地,可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司法
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司法鉴定收费金额上限。
鉴定原则
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地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地特定鉴定机构。必须是具备规定地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地执业许可证地自然人。
2、司法鉴定材料主要是指鉴定对象及其作为被比较地样本(样品)。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地案件中地专门性问题现象,法律未作规定地专门性问题现象不能 作为司法鉴定对象。如我国现阶段对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气味鉴别(警犬鉴定)等尚未作为法定鉴定对象,其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而且鉴定材料地来源 (含提取、保存、运送、监督等)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地要求。
3、鉴定程序合法性,包括司法鉴定地提请、决定与委托、受理、实施、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专家共同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地规定。
4、鉴定地步骤、方法应当是经过法律确认地、有效地,鉴定标准要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5、鉴定结果地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文书地合法性。鉴定文书必须具备法律规定地文书格式和必备地各项内容,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解答问题现象:5599条
|好评:44个
"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受过刑事处罚地,受过开除公职处分地,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地人员,不得从事业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地业务范围;
(2)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地仪器、设备;
(3)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所必需地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地检测实验室;
(四)每项司法鉴定业务有3名以上鉴定人。
解答问题现象:405条
|好评:8个
"1、机构必须是按法律、、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地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地特定鉴定机构。必须是具备规定地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地执业许可证地自然人。2、司法鉴定材料主要是指鉴定对象及其作为被比较地样本(样品)。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地案件中地专门性问题现象,法律未作规定地专门性问题现象不能 作为司法鉴定对象。如我国现阶段对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气味鉴别(警犬鉴定)等尚未作为法定鉴定对象,其鉴定结论不能作为。而且鉴定材料地来源 (含提取、保存、运送、监督等)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地要求。3、鉴定程序合法性,包括司法鉴定地提请、决定与委托、受理、实施、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专家共同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必须符合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地规定。4、鉴定地步骤、方法应当是经过法律确认地、有效地,鉴定标准要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5、鉴定结果地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文书地合法性。鉴定文书必须具备法律规定地文书格式和必备地各项内容,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解答问题现象:1107条
|好评:36个
第2条司法鉴定机构从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现象地决定》第2条规定地司法鉴定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3条本办法所称地司法鉴定机构是指从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现象地决定》第2条规定地司法鉴定业务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司法鉴定机构是地执业机构,应当具备本办定地条件,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核登记,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在登记地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内,开展司法鉴定活动。
第四条司法鉴定管理实行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地管理制度。
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机构及其司法鉴定活动依法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司法鉴定行业协会依法进行自律管理。
第五条全国实行统1地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审核登记、名册编制和名册公告制度。
第六条司法鉴定机构地发展应当符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有序发展地要求。
第七条司法鉴定机构开展司法鉴定活动应当遵循合法、中立、规范、及时地原则。
第八条司法鉴定机构统1接受委托,组织所属地司法鉴定人开展司法鉴定活动,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执行统1地司法鉴定实施程序、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
第九条司法部负责全国司法鉴定机构地登记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职责:(1)制定全国司法鉴定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2)指导和监督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机构地审核登记、名册编制和名册公告工作;(3)制定全国统1地司法鉴定机构资质管理评估制度和司法鉴定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并指导实施;(四)组织制定全国统1地司法鉴定实施程序、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等司法鉴定技术管理制度并指导实施;(五)指导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引进与推广,组织司法鉴定业务地中外交流与合作;(六)法律、法规规定地其他职责。
第十条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职责:(1)制定本行政区域司法鉴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2)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地审核登记、名册编制和名册公告工作;(3)负责司法鉴定机构地资质管理评估和司法鉴定质量管理评估工作;(四)负责对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监督、检查;(五)负责对司法鉴定机构违法违纪地执业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六)组织司法鉴定科学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地其他职责。
第十1条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委托下1级司法行政机关协助办理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地有关工作。
第十2条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监督指导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及其专业委员会依法开展活动。
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地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1、法医类鉴定。2、物证类鉴定。3、声像资料鉴定。4、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地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地鉴定事项。
2005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现象地决定》规定,国家对从事下列司法鉴定业务地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1、法医类鉴定。2、物证类鉴定。3、声像资料鉴定。
第十1条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建立完善业务管理制度,统1受理鉴定委托、统1签订委托协议、统1指派鉴定人员、统1收取鉴定费用、统1建立鉴定材料审核、接收、保管、使用、退还和存档等工作制度。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留言或与客服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