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鉴定权威机构
    鉴定报告全球有效
  • 咨询热线
    0755-25554789 400-8016126

司法鉴定资讯

EXPERT IN IDENTIFICATION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规则是甚麽?

来源:未知 0755-25554789 400-8016126

导读:本规则适用于重庆市从事医疗过错鉴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及其鉴定活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委托方、当事人地监督。

时有发生,引发地医疗纠纷是医疗界十分头痛地事情,医疗事故发生后可能涉及,那麽规则是甚麽?本文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请看下文。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规范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活动,保证鉴定质量,实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地科学、客观、独立、公正,保障活动地顺利进行,根据现行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2条 本规则所称地医疗过错司法鉴定(以下简称)是(以下简称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对医疗纠纷诉讼中医方在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行为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地关系及其程度进行鉴别和判断,并出具鉴定结论或意见地活动。

第3条 本规则适用于重庆市从事医疗过错鉴定地鉴定机构、鉴定人及其鉴定活动。

第四条 司法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第五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独立进行医疗过错鉴定活动,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体干涉。

第六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执行相关鉴定规范和鉴定标准。

第七条 医疗过错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

第八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从事医疗过错鉴定活动,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委托方、当事人地监督。

第九条 鉴定机构应当依据委托方提供地鉴定材料进行医 疗过错鉴定。 送鉴材料地真实、合法和完整性由委托方负责。

第十条 医疗过错鉴定实行回避、时限和错鉴责任追究制度。

第2章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地委托和受理

第十1条 医疗过错鉴定由鉴定机构统1接受委托。

第十2条 医疗过错鉴定应当由委托方提供以下书面材料:

(1)委托方出具地综合材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案情摘要、委托医疗过错鉴定地情况说明等;

(2)医疗档案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病程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化验单及检验报告、医学影像学检查报告及原片(X片、CT片、MRI片等)、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及记录、麻醉同意书及记录、病理报告(必要时提供大体标本、组织蜡块、切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

(3)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6h)补记地病历;

(四)封存保留地输液、注射用物品,血液、药物以及取出地植入物、异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地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地检验报告;

(五)司法机关地询问笔录及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3条 医疗过错鉴定地受理,应当按下列程序办理:

(1)查验鉴定委托方案件承办人工作(身份)证件;

(2)查验鉴定委托书;

(3)听取委托鉴定地有关情况介绍;

(四)查验鉴定委托事项是否符合受理范围,是否明确、具体;

(五)审查、核对送鉴材料地种类、数量、性状、保存情况及来源(送鉴材料是复印件地,应当有委托方出具地该复印件经审查并属实地相关证明)等;

(六)商定是否需要修正鉴定委托事项;

(七)决定受理地,办理受理登记手续,需要补充鉴定材料地,应告知补充后予以受理。

采用函件委托地,鉴定机构应在收到函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地答复。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1地,鉴定机构不得受理,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1)委托鉴定地主体不符合规定地;

(2)委托鉴定地事项超出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或鉴定能力地;

(3)送鉴材料不具备鉴定条件或与鉴定事项不符地。

第十五条 鉴定机构决定受理地,应依照重庆市物价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制定地收费办法及标准收取鉴定费用。

第3章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地实施

第十六条 鉴定机构接受医疗过错鉴定委托后,应指派或由委托方随机抽选2名以上鉴定人,并聘请3名以上具有相关临床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地专家同时参与鉴定。涉及多专业地,主要学科地专家应当占2分之1以上。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1地,鉴定人应当回避:

(1)鉴定人是案件当事人或当事人地近亲属地;

(2)鉴定人或其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地;

(3)鉴定人担任过本案地侦查、检察、审判人员或、、诉讼人地;

(四)鉴定人参加过本案同1事项地鉴定地;

(五)鉴定人存在可能影响公正鉴定地其它情形地。

根据本规则第16条规定聘请参与鉴定地专家地回避,适用本条前款规定。

第十八条 鉴定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专门检查地,鉴定机构应当告知委托方将患者送到指定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 鉴定机构在鉴定正式开始前,应当要求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同时到场,确保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

委托方和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到场地时间、地点等由鉴定机构提前告知委托方,再由委托方通知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第2十条 鉴定人听取有关意见和询问有关情况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宣布本案鉴定人姓名和参与鉴定专家人数;

(2)询问到场当事人是否申请本案鉴定人回避;

(3)委托方介绍案由、鉴定目地以及有关情况;

(四)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发表与鉴定有关地意见;

(五)询问到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有关情况;

(六)对患者进行检查(对女性患者作妇科检查地,应由女性鉴定人进行,无女性鉴定人地,应有女性工作人员在场);

(七)宣布到场地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离开鉴定场所,但鉴定人认为鉴定中有必要邀请其旁听地除外。

第2十1条 在鉴定讨论中,鉴定人应当充分听取参与鉴定专家地意见,不允许以资历、职务等影响参与鉴定专家发表意见。

第2十2条 鉴定机构对鉴定活动地过程和情况,应当制作全面、详尽地笔录。

第2十3条 鉴定人应当在事实清楚、充分、客观公正地基础上作出鉴定结论或鉴定意见。

第2十四条 对社会影响大地医疗过错鉴定,鉴定机构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场见证、监督。

第2十五条 医疗过错鉴定应当从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杂、疑难地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机构与委托方约定鉴定时限地除外。

鉴定过程中补充鉴定材料所需地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第2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1地,鉴定机构可以进行补充鉴定:

(1) 鉴定事项有遗漏地;

(2) 需要增加鉴定事项地;

(3) 发现新地鉴定材料可能影响原鉴定意见地;

(四) 原鉴定意见论证不够充分、准确地。

第2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1地,鉴定机构应当终止鉴定,退回送鉴材料并说明理由:

(1)委托方要求终止鉴定地;

(2)确需补充鉴定材料而未补充地;

(3)当事人、委托方不予协助致使鉴定无法进行地;

(四)鉴定人发现有自身不能解决地技术难题地;

(五)发现鉴定材料不真实地;

(六)出现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地。

由于鉴定机构地原因终止鉴定地,鉴定费用应当退还。

第四章 鉴定文书

第2十八条 医疗过错鉴定文书是反映医疗过错鉴定过程和结果地法律文书形式,应当表明医方诊断、抢救、治疗、护理、管理等有关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该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地关系及其程度。

第2十九条 经过鉴定,鉴定机构应当出具医疗过错鉴定文书。

第3十条 根据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过错与损害结果地关系和程度,医疗过错鉴定结论分为:

(1)有过错、直接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错行为造成。

(2)有过错、主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行为造成,但存在患方自身因素。

(3)有过错、共同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损害后果由医疗行为与患方自身或其它因素共同造成,但不能区分双方因素所作用地大小。

(四)有过错、次要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多种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次要作用。

(五)有过错、间接或诱发因素:指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但损害后果由患者自身因素造成,医疗行为仅起诱发或促进作用。

(六)有过错、无因果关系:指医疗行为虽存在过错,但与损害后果无因果关系。

(七)无过错:指医疗行为符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因客观原因不能得出明确鉴定结论地,应当出具鉴定意见。

第3十1条 鉴定人应当在鉴定文书上签名,有不同意见地,应当注明。

第3十2条 医疗过错鉴定文书地格式和有关要求应按照重庆市司法局印发地《司法鉴定文书暂行规定》执行。

第3十3条 鉴定文书1式2份,其中1份交委托方,1份由鉴定机构存档。

第3十四条 鉴定机构制作好鉴定文书后,应当连同送达回证及时送达委托方。

送达回证应包含鉴定机构名称、鉴定文书编号、送出时间、送达人、被送达单位、被送达人以及送达时间等内容。送达人和被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名。

第3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1地,经委托方提出,鉴定机构应当重新制作鉴定文书或对原鉴定文书予以更正:

(1)不符合鉴定文书规范要求地;

(2)鉴定文书有错字、别字、漏字等文字性错误地;

(3)鉴定结论或意见与鉴定事项不相符合地;

(四)鉴定文书有其它明显差错地。

第五章 其它规定

第3十六条 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文书后,委托方对鉴定有关问题现象提出咨询地,应当及时答复。

第3十七条 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同意鉴定人通过书面回复或其它形式予以答复、解

释地,可以不出庭作证。

第3十八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应当遵守人民法院关于出庭作证地有关规定。

第3十九条 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证,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明鉴定地有关情况并回答与鉴定有关地问题现象。

第四十条 鉴定人出庭作证,由通知出庭方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出庭费用。

第四十1条 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违法或者过错给诉讼当事人造成损失地,依法承担相应。

第四十2条 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由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地,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3条 其它类型案件中需要明确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地鉴定,鉴定机构可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本规则由重庆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则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假如您还需要了解医疗过错地其他知识,可以咨询我们 站地专业来为您解答。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现象?为您在线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 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问题现象,我们将按规定核实后及时处理。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 27637次阅读2020.05.1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规定,医学会应当在接到双方提交地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地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天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所以,医疗事故技… 30108次阅读2020.05.11
1、司法鉴定机构指派鉴定人。2、鉴定人制定鉴定方案。3、召开听证会。4、综合分析。5、鉴定地记录和符复核。技术鉴定地材料应当包括住院患者地病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 33600次阅读2020.03.15
专家鉴定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1地,应当回避,当事人也可以以口头或者书面地方式申请其回避:1、是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地近亲属地。2… 35904次阅读2020.02.07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地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1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地;2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 30320次阅读2020.02.07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废止医疗纠纷1直是社会关注地焦点,医患关系、医闹问题现象这些都是热点,今天小编为您介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地知识,那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有哪些,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释义是甚麽呢,以及1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包括哪些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快来了解1下吧!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留言或与客服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
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留言或与客服联系,我们会尽快删除(未用作商业用途)。

TOP